十围五攻
shí wéi wǔ gōng
ㄕˊ ㄨㄟˊ ㄨˇ ㄍㄨㄥ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十围五攻
《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后因以“十围五攻”谓十倍于敌,可以合围;五倍于敌,可以攻战。
引证解释
后因以“十围五攻”谓十倍于敌,可以合围;五倍于敌可以攻战。
引《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后汉书·袁绍传》:“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李贤 注:“十倍则围之,五倍则攻之。”
国语辞典
十围五攻
语本若兵力超过敌军十倍则采取围攻的方式;若兵力超过敌军五倍则采取集中攻击的方式。
引《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
十
拼音 shí 部首 十 总笔画 2①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②表示多、久。例如~室九空。③表示达到顶点。例如~足。~成。 -
围
拼音 wéi 部首 囗 总笔画 7①环绕,四周拦挡起来。例如~攻。~城。突~。解~。②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例如~巾。~墙。~裙。③四周。例如外~。周~。④量词(a.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如“腰大十~”;b.两两臂合拢的长度,如“树大五~”)。 -
五
拼音 wǔ 部首 一 总笔画 4①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例如~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②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
攻
拼音 gōng 部首 攵 总笔画 7①打击,与“守”相对。例如~击。~占。~取。~心。~关。~陷。②指责,驳斥。例如~难( nàn )。群起而~之。③治病。例如以毒~毒。④致力学习或研究。例如~读。~书。专~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