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逆罪
wǔ nì zuì
ㄨˇ ㄋㄧˋ ㄗㄨㄟˋ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五逆罪
佛教谓五种将招致堕无间地狱报应的恶业大罪。
泛指各种逆伦之罪。
引证解释
佛教谓五种将招致堕无间地狱报应的恶业大罪。
引《阿阇世王问五逆经》:“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是五不救罪必入地狱无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鬪乱众僧、起恶意於如来所。”
亦省作“五逆”。 《观无量寿经》:“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泛指各种逆伦之罪。
引宋•罗烨 《醉翁谈录·小说引子》:“秀者通三纲而识五常蒙者造五逆而犯十恶。”
元•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五逆儿男和孝子报应甚分明。”
网络解释
五逆罪
wǔ nì zuì
五逆罪是佛教所有恶业中最重者;“逆”者“罪大恶极,极逆于常理”之意。造作五逆罪为堕无间地狱的业因,命终将堕无间地狱,故亦称五无间业或五不救罪。
-
五
拼音 wǔ 部首 一 总笔画 4①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例如~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②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
逆
拼音 nì 部首 辶 总笔画 9①方向相反,与“顺”相对。例如~流。~行。~风。~转( zhuǎn )(局势恶化)。莫~之交。②抵触,不顺从。例如忤~。忠言~耳。③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例如叛~。~产。④迎接。例如~旅(旅店)。⑤预先。例如~料(预料)。 -
罪
拼音 zuì 部首 罒 总笔画 13①犯法的行为。例如犯~。~人。认~。有~。~恶。~名。~魁。~行。~证。~责。~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不容诛。②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例如功~。~愆。~尤(“尤”,过失,罪过)。归~于人。③刑罚。例如判~。畏~。待~。请~。④苦难,痛苦。例如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