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而税
shí yī ér shuì
ㄕˊ ㄧ ㄦˊ ㄕㄨㄟˋ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十一而税
按十分取一的税率抽税。相传为夏商周三代的田税制度。
引证解释
按十分取一的税率抽税。相传为 夏 商 周 三代的田税制度。参阅《孟子·滕文公上》。
引《尚书大传》卷二:“王者十一而税而颂声作矣。”
《论语·颜渊》“盍彻乎” 三国 魏 何晏 集解:“周 法十一而税谓之彻。”
一本作“什一而税”。 晋•葛洪 《抱朴子·诘鲍》:“十一而税以奉公用,家有备凶之储,国有九年之积。”
宋•陈亮 《送丘秀州宗卿序》:“古者用民岁不过三日,十一而税,不立意以罔民利不喜察以导民争。”
清•朱大韶 《初税亩说》:“井田之法一夫一妇,受田百亩所谓十一而税也。”
-
十
拼音 shí 部首 十 总笔画 2①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②表示多、久。例如~室九空。③表示达到顶点。例如~足。~成。 -
一
拼音 yī 部首 一 总笔画 1①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②纯;专。例如专~。~心~意。③全;满。例如~生。~地水。④相同。例如~样。颜色不~。⑤另外的。例如蟋蟀~名促织。⑥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例如算~算。试~试。⑦乃;竞。例如~至于此。⑧部分联成整体。例如统~。整齐划~。⑨或者。例如~胜~负。⑩初次。例如~见如故。⑪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
而
拼音 ér 部首 而 总笔画 6①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②连词(①表平列,如“多~杂”。②表相承,如“取~代之”。③表递进,如“~且”。④表转折,如“似是~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③表(从……到……)例如从上~下。 -
税
拼音 shuì 部首 禾 总笔画 12①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例如~收。~额。~款。~率。~法。~制。~务。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