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十面埋伏的解释
shí miàn mái

十面埋伏

常用词

shí miàn mái fú

ㄕˊ ㄇㄧㄢˋ ㄇㄞˊ ㄈㄨˊ

时代词语

十面埋伏详解

词语解释

十面埋伏shí miàn mái fú

  • 琵琶曲。明代后期已在民间流传。通常分十八段。描写汉刘邦与楚项羽垓下之战表现千军万马冲锋陷阵之势。

引证解释

  • 谓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前汉书平话》卷中:“垓下 聚兵百万会天下诸侯困 羽 九重山前, 信 定十面埋伏,逼 羽 乌江 自刎。”
    元•无名氏 《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 垓。”
    《水浒传》第七七回:“原来今次用此十面埋伏之计都是 吴用 机谋布置杀得 童贯 胆寒心碎。”

  • 琵琶大曲。又名《淮阴平楚》《楚汉》。自 明•代后期流传至今。以 刘邦 与 项羽 垓下 大战为主题用琵琶演奏,表达了古代战场上千军万马震撼山岳的声势。 明•末琵琶演奏家 汤应曾 曾以善弹此曲著称。参阅 清•张山来 《虞初新志》卷一所载 清•王猷定 《汤琵琶传》

国语辞典

十面埋伏shí miàn mái fú

  • 形容被敌军层层包围。

    《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敌军如此虽十面埋伏,吾何惧哉!」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重瞳有千般英勇怎出的这十面埋伏?」

  • 乐曲名。约十六世纪以前已在民间流传为琵琶的演奏名曲。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苹编的琵琶谱上。全曲属多段体结构描写楚汉垓下决战,韩信在九里山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于乌江自刎的故事。

“十面埋伏”单字拆分
  • 拼音 shí 部首总笔画 2
    ①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②表示多、久。例如~室九空。③表示达到顶点。例如~足。~成。
  • 拼音 miàn 部首总笔画 9
    ①头的前部,脸。例如脸~。颜~。~目。~~相觑。②用脸对着,向着。例如~对。~壁(①面对着墙;②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③事物的外表。例如地~。~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额(票面的数额)。④方位,部分。例如前~。反~。片~。全~。多~手。⑤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例如一~鼓。⑥会见,直接接头的。例如当~。~议。~晤。耳提~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⑦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例如平~。曲( qū )~。⑧粮食磨成的粉:小米~。玉米~。特指小麦磨成的粉:一袋~。⑨粉末。例如药~儿。⑩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例如~条。⑪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例如这种瓜很~。
  • 拼音 mái,mán 部首总笔画 10
    ①葬。例如~葬。②把东西放在坑里用土、雪、落叶盖上。例如掩~。~地雷。③隐藏。例如~没( mò )。~伏。~头。隐姓~名。
  • 拼音部首总笔画 6
    ①趴,脸向下,体前屈。例如~卧。~案读书。②低下去。例如此起彼~。③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例如~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④使屈服。例如降~。降龙~虎。⑤隐藏。例如~兵。埋~。⑥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例如~日。~旱。~暑。~天。⑦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