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烛影斧声的解释
zhú yǐng shēng

烛影斧声

常用词

zhú yǐng fǔ shēng

ㄓㄨˊ ㄧㄥˇ ㄈㄨˇ ㄕㄥ

时代词语

烛影斧声详解

词语解释

烛影斧声zhú yǐng fǔ shēng

  • 宋太祖去世之前太宗入宫的一段传说。

引证解释

  • 宋太祖 去世之前 太宗 入宫的一段传说。

    宋•文莹 《续湘山野录》:“急传宫钥开端门召 开封王,即 太宗 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女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 太宗 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顾 太宗 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 太宗 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及 明•柯维骐 《宋史新编》等亦均有类似记述。后人因有以“烛影斧声”指 太宗 杀兄夺位;但亦有称其诬者 明•程敏政 《宋纪终受考》辨驳尤详。 明•张燧 《千百年眼·烛影斧声:“艺祖 舍子立弟亙古所无……烛影斧声之疑,恐难置喙於后世也。”
    明•李贽 《史纲评要·宋纪·太祖皇帝》:“若烛影斧声之疑又俗儒之见也, 丘琼山 辨之是矣。”

国语辞典

烛影斧声zhú yǐng fǔ shēng

  • 相传宋太祖病重召太宗入宫,屏退左右。在烛影下只遥见太宗或离席,或躲离,而且听到太祖引斧戳地的声音当晚太祖即崩殂。见宋·释文莹《续湘山野录》。后比喻疑而不决的悬案。

网络解释

烛影斧声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后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对此事件后世议论不一一说光义谋害太祖篡位;又有说太后杜氏去世前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后由其弟光义继位,所以当时只是太祖向晋王嘱咐后事并不是赵光义行篡逆之事。

对此事件史料记载不一争论一直存在。

“烛影斧声”单字拆分
  • 拼音 zhú 部首总笔画 10
    ①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例如蜡~。花~。~光。~泪。~台。风~残年。②洞悉。例如洞~其奸。③灯泡瓦特数的俗称。例如十五~的灯泡。
  • 拼音 yǐng 部首总笔画 15
    ①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例如人~。花~。倒~。幻~。~壁。~响。~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无踪。~~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风捉~。含沙射~(喻暗地里诽谤中伤)。②形象。例如摄~(照相)。留~。剪~。~印。~像。③描摹。例如~写。~抄。~宋本。④指“电影”例如~评。~院。~片。~视(电影和电视)。~坛。
  • 拼音部首总笔画 8
    ①砍东西用的工具,多用来砍木头。古代亦用来作兵器。例如~子。~头。~钺。~柯(a.斧子的柄;b.喻政权、权柄)。②用斧砍。例如~正(敬辞,请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凿(a.斧子或凿子;b.指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藻(雕饰、修饰)。
  • 拼音 shēng 部首总笔画 7
    ①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例如~音。~带。②消息,音讯。例如~息。不通~气。③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例如~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④名誉。例如名~。⑤音乐歌舞。例如~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