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坐而论道的解释
zuò ér lùn dào

坐而论道

常用词

zuò ér lùn dào

ㄗㄨㄛˋ ㄦˊ ㄌㄨㄣˋ ㄉㄠˋ

时代词语

坐而论道详解

词语解释

坐而论道zuò ér lùn dào

  • 坐在那里高谈阔论空洞的道理。

    have an idle talk;

引证解释

  • 古指王公大臣陪侍帝王议论政事。

    《周礼·考工记序》:“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郑玄 注:“论道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南朝•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坐而论道动以观德。”
    《隋书·百官志下》:“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盖与天子坐而论道者也。”
    宋•邵博 《闻见后录》卷一:“自 唐 以来大臣见君则列坐殿上,然后议所进呈事盖坐而论道之义。”

  • 指坐下来谈论各项事理。

    冯玉祥 《我的生活》第二二章:“你若要我替你抬重物我自然不行;至若坐而论道那我比 姜太公 还年轻的多呢!”

  • 指脱离实际空谈大道理。

    《人民日报》1981.2.24:“我们就是要提倡这种领导者到基层去解决问题的作风而反对坐而论道的不良习气。”

国语辞典

坐而论道zuò ér lùn dào

  • 本指大臣随侍帝王讲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而不实践。

    《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抱朴子·内篇·明本》:「又坐而论道谓之三公。国之有道,贫贱者耻焉。」
    《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带白,坐而论道者,又充路盈寝,黄幄玉阶之内,饱其尺牍矣。」

“坐而论道”单字拆分
  • 拼音 zuò 部首总笔画 7
    ①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例如席地而~。~待。~垫。~骨。~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禅。~功。~骑。②乘,搭。例如~车。~船。③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庄。④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例如~落。~北朝南。⑤把锅、壶等放在火上。例如~锅。⑥物体向后施压力。例如房顶往后~。⑦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⑧副词(①空,徒然,如“胡为~自苦,吞悲仍抚膺”;②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长十倍”;③遂,即将,如“寒英~销落,何用慰远客”;④深,如“感此伤妾心,~愁红颜老”;⑤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见渔舟两两归”)。⑨定罪。例如连~。反~。~赃(犯贪赃罪)。⑩瓜果等植物结实。例如~瓜。~果。⑪同“座”。
  • 拼音 ér 部首总笔画 6
    ①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②连词(①表平列,如“多~杂”。②表相承,如“取~代之”。③表递进,如“~且”。④表转折,如“似是~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③表(从……到……)例如从上~下。
  • 拼音 lùn,lún 部首总笔画 6
    ①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例如~断。~点。~辩。~据。~者。议~。讨~。辩~。②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例如理~。舆~。专~。社~。③学说,有系统的主张。例如系统~。④看待。例如一概而~。⑤衡量,评定。例如~罪。~功行赏。⑥按照。例如~件。~资排辈。⑦姓。
  • 拼音 dào 部首总笔画 12
    ①路,方向,途径。例如~路。铁~。志同~合。②指法则、规律。例如~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③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例如~学。传~。修~。④方法,办法,技术。例如门~。医~。⑤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⑥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例如~观( guàn )。~士。~姑。~行( 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⑦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例如会~门。一贯~。⑧说,讲。例如~白。常言~。能说会~。⑨用语言表示情意。例如~喜。~歉。~谢。⑩线条。例如铅笔~儿。⑪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⑫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⑬量词。例如一~大河。两~门。上三~漆。⑭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