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
dào héng
ㄉㄠˋ ㄏㄥ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道行
僧道修行的功夫。
英mdral conduct; spiritual character;
比喻技能本领。
英skill; ability;
引证解释
通道。
引《管子·问》:“关者诸侯之陬隧也,而外财之门户也万人之道行也。”
尹知章 注:“谓因此出入。”在通道中行走。
引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挺身入穴因拽豪家子臂,不觉同在穴中。道行十数步忽睹高门崇墉,状如州县。”
行道之人;行人。
引《管子·形势》:“燕雀之集道行不顾。”
尹知章 注:“燕雀翔集,事之常细也。故行道之人忽而不顾,谓小事非大人所宜知。”职官名。
引汉•贾谊 《新书·辅佐》:“道行典知变化以为规是非明利害;掌僕及舆马之度,羽旄旌旗之制步骤徐疾之节,春夏秋冬用之伦色;居车之容登降之礼,见规宜諭,见过则譋。故职不率义,则道行之任也。”
谓政治主张被采用实行。
引唐•白居易 《和杨尚书》:“道行无喜退无忧舒卷如云得自由。”
宋•陆游 《送李德远寺丞奉祠归临川》诗:“道行端有命身隐更须名。”
元•孛术鲁翀 《大都路总都管姚公神道碑》:“远近震讋道行遵化。”道德;品行。
引《晋书·儒林传·杜夷》:“才学精博道行优备。”
宋•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僧 从诲 住 安国寺道行高洁,兼工诗,以文章应制。”
清•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伊犁 所奉之 固尔札庙、海努克庙 喇嘛道行卑恶。”佛法;佛教教义。
引《世说新语·言语》“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 南朝•梁 刘孝标 注:“尝於 餘杭山 沉思道行泠然独畅。”
《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菩萨若能通达《首楞严三昧》则能通达一切道行。”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晋诗》“支遁” 丁福保 题注:“晋哀帝 即位遣使徵请出都,止 东安寺 讲道行。”僧道修行的功夫。
引晋•支遁 《五月长斋诗》:“渊汪道行深婉婉化理长。”
宋•钱易 《南部新书》癸:“门僧 曇照 道行甚高能知休咎。”
《红楼梦》第一〇一回:“这个散花菩萨根基不浅,道行非常。”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后来三师兄也有了老婆出身是小姐是尼姑,还是‘小家碧玉’呢我不明白,他也严守秘密道行远不及他的父亲了。”泛指一个人的涵养。
引《小说月报》1981年第4期:“他倒了一杯白开水点燃了一支廉价烟坐在靠背椅上,慢慢抽,慢慢呷,想享点清福。但是他没有那道行;心头一股气被喉咙结塞住了,在胸膛里窜来窜去不得平静。”
谓能力、本领。
引老舍 《神拳》第四幕:“好嘛咱年纪轻,道行浅,压不住台呀!”艾明之 《火种》第四章:“他在店伙当中毕竟资历最浅,道行最低呵!”
国语辞典
道行
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也作「道力」。
引《西游记·第一九回》:「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这是我们这里的本师父,极有道行的。」
-
道
拼音 dào 部首 辶 总笔画 12①路,方向,途径。例如~路。铁~。志同~合。②指法则、规律。例如~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③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例如~学。传~。修~。④方法,办法,技术。例如门~。医~。⑤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⑥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例如~观( guàn )。~士。~姑。~行( 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⑦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例如会~门。一贯~。⑧说,讲。例如~白。常言~。能说会~。⑨用语言表示情意。例如~喜。~歉。~谢。⑩线条。例如铅笔~儿。⑪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⑫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⑬量词。例如一~大河。两~门。上三~漆。⑭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
行
拼音 háng,xíng 部首 彳 总笔画 6①行列。例如字里~间。罗列成~。②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例如我~二,你~几?③步行的阵列。④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例如泪下两~。⑤某些营业所。例如银~。花~。商行。⑥行业。例如同~。各~各业。⑦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例如~棉袄。~几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