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行书的解释
xíng shū

行书

常用词

xíng shū

ㄒㄧㄥˊ ㄕㄨ

时代词语

行书详解

词语解释

行书xíng shū

  • 汉字字体形体和笔势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

    running hand (in Chinese calligraphy); cursive suript;

引证解释

  • 写作文书。

    《管子·问》:“官贱行书身士,以家臣自代者几何人?”
    尹知章 注:“其人居官乃贱自行文书,身任士职輒以家臣自代,亦须知其数也。”
    《墨子·号令》:“挟私书行请謁及为行书者,释守事而治私家事卒民相盗家室、婴儿皆断,无赦。”

  • 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汉字字体。

    《晋书·谢安传》:“及总角神识沉敏,风宇条畅善行书。”
    唐•张彦远 《法书要录·张怀瓘书断上》:“案行书者, 后汉•潁川 刘德昇 所作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明•王鏊 《震泽长语·字学》:“隶书悖而行书行书狂而草书圣。”
    巴金•《秋》四四:“对联是 何子贞 的行书。”

  • 八股文章的选集所选大都是举人的作品。也称“行卷”。参见“行卷”。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自从那年到 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帐,共九十五本。”

国语辞典

行书xíng shū

  • 书体名。笔势和字形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比草书端庄,近于楷书但笔势较流畅活泼。书体自由讲究点画、结构和墨色的变化。

网络解释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行书”单字拆分
  • 拼音 háng,xíng 部首总笔画 6
    ①行列。例如字里~间。罗列成~。②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例如我~二,你~几?③步行的阵列。④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例如泪下两~。⑤某些营业所。例如银~。花~。商行。⑥行业。例如同~。各~各业。⑦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例如~棉袄。~几针。
  • 拼音 shū 部首总笔画 4
    ①成本的著作。例如~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②信。例如~信。~札。~简。~函。③文件。例如证~。说明~。④写字或写的字。例如~法。~写。~桌。~案。~画。⑤写文章。例如大~特~。罄竹难~。⑥字体。例如草~。隶~。楷~。⑦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⑧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例如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