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廷诤的解释
tíng zhèng

廷诤

常用词

tíng zhèng

ㄊㄧㄥˊ ㄓㄥˋ

时代词语

廷诤详解

词语解释

廷诤tíng zhèng

  • 廷争。

引证解释

  • 廷争。

    唐•杜甫 《寄狄明府博济》诗:“国嗣初将付诸 武公独廷諍守丹陛。”
    宋•孔平仲 《续世说·宠礼》:“武后 信重 狄仁杰羣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仁杰 好面折廷諍,太后每屈意从之。”
    清•薛福成 《庸盦笔记·蒲城王文恪公尸谏》:“明日復廷諍甚苦,上怒,拂衣而起。”

国语辞典

廷诤tíng zhèng

  • 朝臣对国君的公开谏诤。

    唐·杜甫〈壮游〉诗:「斯时伏青蒲廷诤守御床。」

网络解释

廷诤

廷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íng zhèng,是指廷争。

“廷诤”单字拆分
  • 拼音 tíng 部首总笔画 6
    ◎封建时代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例如朝( cháo )~。宫~。~杖。~试(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对(a.在朝廷中当众对答;b.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
  • 拼音 zhèng 部首总笔画 8
    ①谏,照直说出人的过错,叫人改正。例如~谏。~言。~臣。~友(能直言规劝的朋友。亦作“争友”)。②〔~人〕古代传说中的矮小人种。亦称“靖人”。③纷争,争。例如~紊(争论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