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廷尉平的解释
tíng wèi píng

廷尉平

常用词

tíng wèi píng

ㄊㄧㄥˊ ㄨㄟˋ ㄆㄧㄥˊ

时代词语

廷尉平详解

词语解释

廷尉平tíng wèi píng

  • 亦作“廷平”。亦作“廷尉评”。亦作“廷评”。

  • 官名汉时为廷尉属官。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东汉光武帝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魏晋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北魏、北齐及隋各设廷尉评一人。隋文帝开皇三年罢。至炀帝及唐太宗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

引证解释

  • 亦作“廷平”。亦作“廷尉评”。亦作“廷评”。官名 汉•时为廷尉属官。 宣帝 地节 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 东汉•光武帝 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 魏 晋•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 北魏、北齐•及 隋 各设廷尉评一人。 隋文帝 开皇 三年罢。至 炀帝 及 唐太宗 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二》《通典·职官七》

    《汉书·刑法志》:“今明主躬垂明听虽不置廷平,狱将自正。”
    晋•潘岳 《闲居赋》序:“逮事 世祖武皇帝为 河阳、怀 令,尚书郎廷尉平。”
    《北史·元顺传》:“时三公曹令史 朱暉 素事録尚书 高阳王 雍雍 欲以为廷尉评,频烦託 顺顺 不为用。”
    唐•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廷评近要津节制收英髦。”
    唐•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廷评日下握灵蛇书记眠时吐綵凤。”

网络解释

廷尉平

廷尉平,亦作"廷尉评",官名。汉时为廷尉属官。

“廷尉平”单字拆分
  • 拼音 tíng 部首总笔画 6
    ◎封建时代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例如朝( cháo )~。宫~。~杖。~试(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对(a.在朝廷中当众对答;b.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
  • 拼音 wèi,yù 部首总笔画 11
    ①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例如县~。都~。卫~。太~。②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下。例如~官。少~。上~。③〔~氏〕地名,在中国河南省。④姓。
  • 拼音 píng 部首总笔画 5
    ①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例如~地。~面。~原。②均等。例如~分。~行( xíng )。抱打不~。公~合理。③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例如~列。~局。~辈。④安定、安静。例如~安。~服。⑤治理,镇压。例如~定。⑥抑止(怒气)例如他把气~了下去。⑦和好:“宋人及楚人~”。⑧一般的,普通的。例如~民。~庸。~价。~凡。⑨往常,一向。例如~生(a.从来;b.终身)。~素。⑩汉语四声之一。例如~声。~仄。⑪姓。⑫〔~假( 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⑬古同“评”,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