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趋蹡的解释
qiāng

趋蹡

常用词

qū qiāng

ㄑㄩ ㄑㄧㄤ

时代词语

趋蹡详解

词语解释

趋蹡qū qiāng

  • 形容朝拜、进谒时步趋中节。

  • 奔走侍奉。

  • 犹踉跄。行步不稳貌。

引证解释

  • 形容朝拜、进谒时步趋中节。参见“趋蹌”。

    南朝 梁 沉约 《脚下履》诗:“丹墀上颯沓玉殿下趋蹡。”
    元•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四折:“又不曾趋蹡天子堂又不曾图画功臣像。”
    《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簪笏随朝众圣趋蹡分左右。”

  • 奔走侍奉。参见“趋蹌”。

    清•张云璈 《转饟行》:“即今名实全不副更无一卒来趋蹡。”

  • 犹踉跄。行步不稳貌。

    清•周亮工 《书影》卷十:“忽一醉卒趋蹡而前曰:‘我能齎檄往。’”

网络解释

趋蹡

趋蹡,拼音qū qiāng,形容朝拜、进谒时步趋中节。

“趋蹡”单字拆分
  • 拼音 qū,cù 部首总笔画 12
    ①快走。例如~走。~进。~前。~奉。~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②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例如~向。~势。大势所~。③鹅或蛇伸头咬人。④追求,追逐。例如~时(追求时髦)。~利。~光性。
  • 拼音 qiāng 部首总笔画 18
    ◎同“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