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魄
chán chú pò
ㄔㄢˊ ㄔㄨˊ ㄆㄛˋ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蟾蜍魄
月色;月光。
引证解释
月色;月光。参见“蟾蜍”。
引清•方文 《中秋日张东图见枉小饮有作》诗:“相将延颈蟾蜍魄何以充庖莱菔根。”
网络解释
蟾蜍魄
chán chú pò
ㄔㄢˊ ㄔㄨˊ ㄆㄛˋ
蟾蜍魄
月色;月光。 清 方文 《中秋日张东图见枉小饮有作》诗:“相将延颈蟾蜍魄何以充庖莱菔根。”参见“ 蟾蜍 ”。
-
蟾
拼音 chán 部首 虫 总笔画 19◎〔~蜍〕两栖动物,皮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形状像蛙。吃昆虫、蜗牛等,对农业有益。俗称“癞蛤蟆”、“疥蛤蟆”;古代称“蟾诸”。简称“蟾”,如“~酥”(色白,可入药)。“~宫”(月亮)。“~桂”。“~轮”(圆月)。“~辉”、“~光”、“~魄”(均指月光)。“~宫折桂”(旧喻科举考试登科)。 -
蜍
拼音 chú 部首 虫 总笔画 13◎〔蟾~〕见“蟾”。 -
魄
拼音 pò 部首 鬼 总笔画 14①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例如魂~。丢魂落~。魂飞~散。②精神,精力。例如~力。气~。体~。③古同“霸”,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④古同“粕”,糟粕。⑤古同“珀”,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