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锡
zhuó xī
ㄓㄨㄛˊ ㄒㄧ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卓锡
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因谓僧人居留为卓锡。
引证解释
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因谓僧人居留为卓锡。
引元•张伯淳 《楞伽古木》诗:“道林 卓锡旧种此髣髴於今八百年。”
明•郑仲夔 《耳新·梵胜》:“师卓锡 岑山苦心实行。”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西僧自西域来一赴 五臺,一卓锡 泰山。”
清•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发蛟》:“山之麓有古寺曰 清浄庵,地仅半弓编茅为屋,一老僧卓锡其中。”
网络解释
卓锡
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锡杖又名智杖、即是德杖因为《锡 杖经》说,爱持锡杖可“彰显驾圣智”、“行功德本”。法师云游时皆随身执持锡杖。因此名僧挂单某处便称为“住锡”或“卓锡”,即立锡杖于某处之意。诸山禅师法祖更以振锡举杖,启示玄机指点妙义。现在传戒时更以锡杖为圣物,新戒们轮流扶持锡杖这已成了传戒法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