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支楞的解释
zhī léng

支楞

常用词

zhī léng

ㄓ ㄌㄥˊ

时代词语

支楞详解

词语解释

支楞zhī léng

  • 亦作“支楞楞"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141a11205d">支楞楞”、“支楞楞争"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1a5579cbe2">支楞楞争”。象声词。状金属、琴弦等的清脆声。亦作“支棱”。挺起竖着。高傲自负。

引证解释

  • 亦作“支楞楞"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141a11205d">支楞楞”、“支楞楞争”。象声词。状金属、琴弦等的清脆声。

    元•无名氏 《气英布》第二折:“若不看你少年知识往日交游只消喒佩中剑支楞支楞的响一声,折末你能言巧辩早做了离乡背井。”
    元•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四折:“数日前我曾听得支楞楞的剑响想杀别人,不想道杀害自己也。”
    元•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支楞楞争絃断了不续碧玉筝吉丁丁璫精砖上摔破菱花镜。”
    元•李唐宾 《望远行》曲:“忽惊起 瀟 湘 外寒雁儿叫破沙汀支楞的泪湿絃初定。”

  • 亦作“支棱”。挺起,竖着。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两边都是涧沟那冰冻的支棱着,就和刀剑一般。”
    康濯 《第一步》一:“他使劲支楞着耳朵听也只听出几句怎么轮流浇怎么谁也不吃亏可还是听不具体。”
    张士杰 《渔童》:“那大荷花立刻支楞起来随着蔓子一点一点地往回缩呀缩呀,越缩越小,不一会缩到鱼盒里去了。”

  • 高傲自负。

    明•顾起元 《客座赘语·方言》:“南都方言……自矜尚曰支楞。”

国语辞典

支楞zhī léng

  • 竖立。也作「支棱」。

    如:「他支楞著耳朵细听隔房的动静。」

  • 状声词。形容琴弦、金属的清脆响声。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今日扑通的缾坠井支楞的琴断弦。」

网络解释

支楞

支楞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zhī léng,是象声词。状金属、琴弦等的清脆声。

“支楞”单字拆分
  • 拼音 zhī 部首总笔画 4
    ①撑持,伸出,竖起。例如~撑。~援。体力不~。②受得住。例如乐不可~。③领款或付款。例如~付。④调度,指使。例如~使。~应。~着儿。⑤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例如总~。~流。~离。⑥〔地~〕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例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⑦量词。例如一~笔。
  • 拼音 léng 部首总笔画 13
    ①〔~场〕木材采运过程中汇集、堆存和转运的场所。②同“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