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簪笏的解释
zān

簪笏

常用词

zān hù

ㄗㄢ ㄏㄨˋ

时代词语

簪笏详解

词语解释

簪笏zān hù

  • 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引证解释

  • 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南朝•梁简文帝 《马宝颂》序:“簪笏成行貂缨在席。”
    唐•杜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之三:“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宋•曾季貍 《艇斋诗话》:“山谷 ‘简编自襁褓簪笏到仍昆’,取 退之 联句‘爵勋逮僮隶簪笏自怀绷’。”
    清•方文 《寿姊氏姚夫人六十》诗之二:“簪笏夫家贵, 河 山嫂氏贤。”

国语辞典

簪笏zān hù

  • 冠簪与手版,为古代仕宦者所用,故比喻为官贵显。

    唐·王勃〈滕王阁序〉:「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唐·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弟兄俱簪笏新升嫜衣巾。」

“簪笏”单字拆分
  • 拼音 zān 部首总笔画 18
    ①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例如~子。金~。玉~。~缨(做官者显贵之称)。~绅。②插,戴。例如~戴。~菊。~笔(古人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笏(古代笏以记事,簪笔以备写,臣僚奏事执笏簪笔。故亦称做官)。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0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例如朝( cháo )~。“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