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草
zhū lóng căo
ㄓㄨ ㄌㄨㄥˊ ㄘㄠˇ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猪笼草
双子叶植物猪笼草科。常绿半灌木。著名的食虫植物。叶的中部变成细长的卷须上部膨大成圆筒状捕虫囊,外形如运猪的笼子故名。囊上有盖,盖下有蜜腺,囊内有酸性消化液。小虫吸蜜时掉入囊内,即被消化液消化吸收。产于印度、澳大利亚等地中国广东南部和海南亦有。
国语辞典
猪笼草
植物名。猪笼科猪笼属。原产于婆罗洲。高二尺余,叶大,上部囊状有盖,为捕虫之具。
网络解释
猪笼草 (植物)
猪笼草是猪笼草属全体物种的总称。属于热带食虫植物原产地主要为旧大陆热带地区。其拥有一个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捕虫笼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因其形状像猪笼而得名。
猪笼草叶的构造复杂分叶柄、叶身和卷须。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可捕食昆虫。猪笼草具有总状花序开绿色或紫色小花,叶顶的瓶状体是捕食昆虫的工具。瓶状体的瓶盖复面能分秘香味引诱昆虫。瓶口光滑昆虫会被滑落瓶内,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
猪笼草属植物共有野生种约170种中国广东地区仅产一种另外有园艺种超过1000种。猪笼草虽然在广东的三岭山、雷州等地有野生分布但很少应用。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引进中国猪笼草的优良品种才主要用于花卉展览。
-
猪
拼音 zhū 部首 犭 总笔画 11①哺乳动物,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制革,粪是很好的肥料。例如~倌。~场。~圈( juàn )。~肉。生~。野~。种( zhóng )~。②古同“潴”,水积存之处。 -
笼
拼音 lóng,lǒng 部首 ⺮ 总笔画 11①用竹篾、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例如灯~。熏~。②用竹篾、木条或金属丝等编插而成的养鸟或虫的器具。例如鸡~。鸟~。蝈蝈~。③旧时囚禁犯人的东西。例如囚~。牢~。④用竹木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有盖的蒸东西器具。例如~屉。蒸~。⑤泛指包络之物。例如~头。 -
草
拼音 cǎo 部首 艹 总笔画 9①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例如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②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例如~料。柴~。稻~。③粗糙,不细致。例如~率( 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④汉字的一种书体。例如~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⑤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例如~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⑥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例如~野。~莽。~寇。~贼。⑦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例如~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