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牛
zhuī niú
ㄓㄨㄟ ㄋㄧㄡ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椎牛
谓击杀牛。见“椎牛恨"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d1da15c1d">椎牛恨”。
引证解释
谓击杀牛。参见“槌牛”。
引《韩诗外传》卷七:“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之逮亲存也。”
宋•黄庭坚 《明叔知县和示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且当置是事椎牛会宾亲。”
周实 《岁暮杂感》诗:“安能跨凤寻仙侣未必椎牛尽将才。”见“椎牛恨”。
网络解释
椎牛
椎牛,亦称“吃牛”,也叫还大牛愿,就是苗族祭祀活动中最盛大、最隆重的一项还愿仪式。古时候苗家人患重病或中年无子,认为是牛鬼作祟需许椎牛大愿,病愈或得子后还愿。宣恩小茅坡营苗寨还大牛愿始于清乾嘉时期,盛行于清末民初大约民国二十年(1931年)后直至2003年12月3日前这段时间一直没有举办这种庆典活动。 则“吃牛节”是苗家最隆重的祭祀古俗从追溯它的根源可以明白这个节日与其说是“祭神”倒不如说是在向“神”挑战,检阅人们征服“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