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呀
yā yā
ㄧㄚ ㄧㄚ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呀呀
张口貌。高耸貌;陡峭貌。象声词。形容笑声、哭声、鸟鸣声、小儿学语声等。
引证解释
张口貌。
引唐•独孤及 《和李尚书画射虎图歌》:“飢虎呀呀立当路万夫震恐百兽怒。”
宋•欧阳修 《巩县初见黄河》诗:“呀呀怒口缺若门日啖薪石万万计。”高耸貌;陡峭貌。
引唐•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诗:“东方青色龙牙角何呀呀。”
宋•杨万里 《阻风泊锺家村》诗:“峭壁呀呀虎擘口恶滩汹汹雷出吼。”象声词。形容笑声、哭声、鸟鸣声、小儿学语声等。
引唐•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王母 闻以笑卫官助呀呀。”
元•刘秉忠 《蟾宫曲》:“金风颯颯,寒雁呀呀,促织叨叨。”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孩子一岁了,呀呀学着话。”
-
呀
拼音 yā,ya 部首 口 总笔画 7①叹词,表示惊疑。例如~!你流血了。②象声词,形容摩擦转动的声音。例如两扇大门~的一声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