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夷狄的解释

夷狄

常用词

yí dí

ㄧˊ ㄉㄧˊ

时代词语

夷狄详解

词语解释

夷狄yí dí

  • 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 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 视为夷狄

引证解释

  • 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北方部族为 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
    宋•王安石 《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鲁迅 《坟·论“他妈的!”》:“唐•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 金 元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

  • 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国语·郑语》:“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
    唐•韩愈 《毛颖传》:“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 管城。”
    唐•聂夷中 《行路难》诗:“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 视为夷狄

    《公羊传·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称人?夷狄之也。”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谓之 秦 何?夷狄之也。”
    《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论》:“以 五代 之君而视 十国,夷狄之则未可也。”

国语辞典

夷狄yí dí

  • 古称四境未开化的民族。

    《史记·卷一〇六·吴王濞传》:「母亲夷狄以疏其属。」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阴浊用事底时节夷狄陆梁,小人得志。」

    蛮夷

网络解释

夷狄

夷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dí,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论语·八佾》有记载:“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夷狄”单字拆分
  • 拼音部首总笔画 6
    ①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例如东~。九~(古时称东夷有九种)。②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例如华~杂处(chǔ ㄔㄨˇ)。③平,平坦,平安。例如化险为~。④弄平。例如~为平地。⑤消灭。例如~灭。族~(诛杀犯罪者家族)。⑥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⑦古代的锄类工具。⑧同“怡”,喜悦。⑨同“痍”,创伤。⑩姓。
  • 拼音部首总笔画 7
    ①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郑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称“北狄”(亦作“翟”)。②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③古代最下级的官吏。④有力的麋鹿。⑤同“翟”,乐舞所用的雉羽。⑥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