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
yīn chén hāo
ㄧㄣ ㄔㄣˊ ㄏㄠ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茵陈蒿
即茵陈。
引证解释
即茵陈。参见“茵陈”。
引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茵陈蒿》﹝释名﹞引 陈藏器 曰:“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后加蒿字耳。”
国语辞典
茵陈蒿
茵陈的别名。参见「茵陈」条。
网络解释
茵陈蒿
茵陈蒿别称茵陈蒿(本草衍义)因尘、因陈、茵陈、茵陈蒿、绵茵陈(神农本草经等)白茵陈(中药志),日本茵陈(俗称)家茵陈(湖北),绒蒿(广西)臭蒿、安吕草(江苏)为菊科、蒿属植物。早春采收幼苗。茵陈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茵陈蒿的嫩苗。早春采收幼苗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幼苗多卷曲成团状灰绿色,全体密被白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1.5~3mm;叶柔软皱缩展平后叶片呈1~3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线形、卵形或倒披针形全缘。有特异的香气味微苦。主产于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浙江、陕西、河北、山东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