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澣
xià huàn
ㄒㄧㄚˋ ㄏㄨㄢˋ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下澣
亦作“下浣”。
指为官逢下旬的休息日。亦指农历每月的下旬。
引证解释
亦作“下浣”。指为官逢下旬的休息日。亦指农历每月的下旬。
引明•杨慎 《丹铅总录·时序》:“俗以上澣、中澣、下澣为上旬、中旬、下旬盖本 唐•制十日一休沐。”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三:“每月朔望及下浣五日百货集 慈仁寺。”
清•陈孟楷 《湘烟小录·香畹楼忆语》:“八月下澣,余遽被议。”
国语辞典
下澣
阴历每月二十一日至三十日。
-
下
拼音 xià 部首 一 总笔画 3①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例如~层。~款。②等级低的。例如~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③方面,方位。例如两~都同意。④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例如~卷。~次。~限。⑤由高处往低处,降落。例如~山。~车。~马。~达。⑥使降落。例如~半旗。~棋。⑦进入。例如~海。⑧投送。例如~书。⑨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例如~班。~课。⑩谦辞。例如在~。~官。⑪颁布。例如~令。⑫攻克。例如攻~。⑬卸掉。例如~货。把他的枪~了。⑭用,投入精力。例如~工夫。⑮退让。例如争执不~。⑯做出判断。例如~结论。⑰量词,指动作次数。例如打三~。⑱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⑲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⑳少于。例如不~二百人。㉑动物生产。例如鸡~蛋。 -
澣
拼音 huàn 部首 氵 总笔画 16◎同“浣”。➊洗涤。《玉篇•水部》:“澣,濯也。浣,同澣。”《詩。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瀚我衣。”唐柳宗元《貞符》:“澤漢于爨,𩰾炎以澣”➋唐代官吏的洗浴假。唐代官制,每十天休洗浴假一次,称为休澣。每月分上澣、中澣、下澣。又因以借作旬的别称。上澣、中澣、下澣即上旬、中旬、下旬。《正字通•水部》:“澣,楊慎日:‘俗以上澣、中澣、下澣為上旬、中旬、下旬。’本唐官制:十日一休沐……今皆襲用之。省作浣。”唐權德輿《奉和陳閣老寒食初假當直》:“繁花滿樹似留客,應為主人休澣歸。”《新唐書•裴炎傳》:“補弘文生,休澣,它生或出游,炎讀者不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