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
wǔ dú
ㄨˇ ㄉㄨ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五毒
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
英the five poisonous creatures of scorpion,viper,centipede,house lizard and toad;
引证解释
五种有毒的药。
引《周礼·天官·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
郑玄 注:“五毒,五药之有毒者……石胆、丹砂、雄黄、礜石、慈石。”
宋•范成大 《问天医赋》:“三建若燎五毒若螫;入口如荼,下咽如戟。”古代的五种酷刑。
引《后汉书·独行传·陆续》:“续、宏、勋 掠考五毒肌肉消烂,终无异辞。”
《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四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五毒,四肢及身备受楚毒也。或云鞭、箠、及灼及徽、纆为五毒。”
《明史·刑法志三》:“全刑者曰械,曰镣,曰棍,曰拶,曰夹棍。五毒备具。”见“五毒草”。
五种毒虫。
引清•吕种玉 《言鲭·穀雨五毒》:“古者 青 齐 风俗於穀雨日画五毒符,图蝎子、蜈蚣、蛇虺、蜂、蜮之状,各画一针刺宣布家户贴之以禳虫毒。”
清•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天师符》:“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
贾祖璋 《蝎子》:“蝎子是一种有毒的动物,所以旧时把它跟蛇、壁虎、蜈蚣和蜘蛛合称为五毒。”指解放初期资本家的五种违法行为即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和盗窃经济情报。
引毛泽东 《关于“三反”“五反”的斗争》:“清除‘五毒’消灭投机商业。”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三:“资本家洗清五毒改过自新,我们就要团结他们搞好生产。”
国语辞典
五毒
石胆、丹砂、雄黄、礜石、慈石五种有毒的药。
引《周礼·天官·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
汉·郑玄·注:「五毒,五药之有毒者,今医人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堥置石胆、丹砂、雄黄、礜石、慈石其中烧之三日三夜。」惨酷的刑罚。
引《后汉书·卷五一·陈禅传》:「及至笞掠无筭,五毒毕加,禅神意自若,辞对无变,事遂散释。」
蝎、蛇、蜈蚣、璧虎、蟾蜍称为「五毒」。
网络解释
五毒 (五种有毒性的动物)
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动物是中国民间盛传的五大毒物而且都可入药。
中国民俗认为每年夏历五月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孽生。于此日午前在屋角及各阴暗处洒石灰、喷雄黄酒、燃药烟以灭五毒,驱秽气。与此同时,将灰尘垃圾扫于室外,以净其室。
-
五
拼音 wǔ 部首 一 总笔画 4①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例如~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②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
毒
拼音 dú,dài 部首 母 总笔画 9①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例如~气。~性。~饵。~药。~蛇。吸~。贩~。②害,伤害。例如~害。~化。~杀。莫予~也(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③凶狠,猛烈。例如~辣。~计。~刑。狠~。恶~。④恨,以为苦。例如令人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