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郎
wăn gē láng
ㄨㄢˇ ㄍㄜ ㄌㄤ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挽歌郎
即挽郎。
引证解释
即挽郎。参见“挽郎”。
引《水浒传》第二一回:“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
国语辞典
挽歌郎
葬礼中引绋而唱挽歌的人。
引《水浒传·第二一回》:「我便先还了你招文袋这封书歇三日却问你讨金子。正是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
网络解释
挽歌郎
挽歌(Elegy)是写给死者的诗歌。挽歌是古人送葬时所唱的歌由乐曲和歌词两部分组成。
春秋战国时期挽歌称为“挽郎”。“挽郎”,又称“挽僮”。《艺文类聚》卷一六引晋人左棻《万年公主诔》:“挽僮齐唱,悲音激摧。”
-
挽
拼音 wǎn 部首 扌 总笔画 10①拉,牵引。例如~弓。~留。②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例如~救。力~狂澜。③追悼死人。例如~词。~联。~幛。④古同“晚”,后来的。⑤同“绾”。 -
歌
拼音 gē 部首 欠 总笔画 14①唱。例如~唱。~咏。~颂。~坛。~台舞榭。~舞。能~善舞。②能唱的文词。例如唱~。~谱。~词。~诀。民~。诗~。~行( 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咏言。 -
郎
拼音 láng,làng 部首 阝 总笔画 8①对年轻男子的称呼。例如大~。~才女貌。②对某种人的称呼。例如货~。女~。③旧时妻称夫或情人。例如~君。④封建时代的官名。例如~中(①古官名;②中医医生)。侍~。员外~。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