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土牛的解释
niú

土牛

常用词

tǔ niú

ㄊㄨˇ ㄋㄧㄡˊ

时代词语

土牛详解

词语解释

土牛tǔ niú

  • 远看似牛的,堆在堤坝上准备抢修用的土堆。

    mound on a dike or dam;

  • 泥土制的牛。

    a clay ox;

引证解释

  • 用泥土制的牛。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出土牛以除阴气。后来立春时造土牛以劝农耕,象征春耕开始。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郑玄 注:“土牛者丑为牛,牛可牵止也。”
    孙希旦 集解:“出土牛者,牛为土畜,又以作之,土能胜水,故於旁磔之时,出之於九门之外,以穰除阴气也。”
    《后汉书·礼仪志上》:“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
    唐•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布泽木龙催迎春土牛助。”
    清•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春》:“谨按礼部则例载:立春前一日 顺天府 尹率僚属朝服迎春於 东直门 外隶役舁芒神土牛导以鼓乐,至府署前,陈於彩棚。”

  • 堆在堤坝上以备抢修用的土堆。远看形似牛故称。

    梁斌 《播火记》第三卷四四:“两个人一直走到天明时分看看东方发白离远看见前面一条长堤堤上有两行垂柳,垂柳下面有黄色的土牛起伏这就是 白洋淀 上的围堤。”

国语辞典

土牛tǔ niú

  • 泥塑的牛。古时于立春日造土牛举行一定的仪式以鼓励春耕。

  • 独轮车的别称。参见「独轮车」条。

  • 堆在堤上以备抢修用的土堆从远处看去像是一头头的牛。

网络解释

土牛 (汉语词汇)

基本解释

1. [mound on a dike or dam]∶远看似牛的堆在堤坝上准备抢修用的土堆

2. [a clay ox]∶泥土制的牛

“土牛”单字拆分
  • 拼音部首总笔画 3
    ①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例如~壤。黄~。②疆域。例如国~。领~。③本地的,地方性的。例如故~。④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例如~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⑤不合潮流。例如~气。⑥未熬制的鸦片。例如烟~。⑦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⑧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例如~族。⑨姓。
  • 拼音 niú 部首总笔画 4
    ①牛,哺乳动物,体型较大,肩部隆起,颈部长有短鬃毛,尾巴末端生长着长毛。牛的四肢强健有力,善于奔跑和跳跃。牛在人类社会中常被用来骑乘或拉车运输物品。常见的量词有“匹”,如“一匹牛”。在成语中,有“骏牛”表示健壮的牛,“牛到成功”寓意成功即将到来,“牛首是瞻”比喻跟随别人的行动。②牛也有表示“大”的意思,如“牛蜂”指体型较大的蜂,“牛勺”表示容量较大的勺子。③牛,还是一个姓氏,在我国姓氏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