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血
tí xuè
ㄊㄧˊ ㄒㄩㄝˋ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啼血
传说杜鹃总要啼到口里出血才止所以用“啼血”指杜鹃啼得悲苦。
英cry to bleeding;
引证解释
指杜鹃鸟哀鸣出血或杜鹃哀鸣所出之血。杜鹃鸟口红春时杜鹃花开即鸣,声甚哀切。古人误传其“夜啼达旦血渍草木”。参阅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杜鹃》。参见“啼魂”。
引唐•顾况 《子规》诗:“杜宇 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
宋•真山民 《啄杜鹃》诗:“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清•陈维崧 《虞美人》词:“无聊笑捻花枝説处处鹃啼血。”
鲁迅 《野草·希望》:“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了?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胡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
网络解释
啼血
古代传说杜鹃鸟乃上古蜀王望帝(杜宇)所化至春啼鸣,故称。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