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立
sì lì
ㄙˋ ㄌㄧˋ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四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的合称。
引证解释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的合称。
引《周髀算经》卷下:“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
《后汉书·蔡邕传》:“一事:明堂月令天子以四立及季夏之节迎五帝于郊,所以导致神气祈福丰年。”
李贤 注:“四立谓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宋史·律历志一》:“求五行用事:各因四立大、小餘秒命之,即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首用事日。”
网络解释
四立
四立,读音是sì lì,汉语词语,释义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的合称。
-
四
拼音 sì 部首 囗 总笔画 5①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例如~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②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
立
拼音 lì 部首 立 总笔画 5①站,引申为竖起来。例如~正。~柜。~足(①站得往脚;②处于某种立场)。~场。屹~。顶天~地。②做出,定出。例如建~。设~。树~。~意。~此存照。③存在,生存。例如自~。独~。势不两~。④马上,即刻。例如~时。~刻。~等。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