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氏学
sì shì xué
ㄙˋ ㄕˋ ㄒㄩㄝ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四氏学
封建帝王崇奉儒学专为孔、颜、孟、曾四姓分别设立的学馆。
引证解释
封建帝王崇奉儒学专为 孔、颜、孟、曾 四姓分别设立的学馆。 清 沿其制并特设四氏学教授一人学录一人,专管教授四姓子弟。见《清通典·职官十》。
引《续文献通考·学校四》:“元世祖 中统 二年九月立 孔、颜、孟 三氏学……﹝ 明•﹞ 神宗 万历 十五年又益以 曾 氏,改铸四氏学印给之。”
网络解释
四氏学
四氏学是指历代帝王为孔、颜、曾、孟四氏“圣裔”特设的学校。据《阙里文献考》载孔子死后,其子孙“即宅为庙藏本服礼器,世以家学相承自为师友,而鲁之诸生亦时习礼其家”。魏文帝黄初二年(221),下诏修孔子庙,并于庙外扩建屋宇以居学者。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曲阜县令孔勖就庙侧建学始称庙学。受业的除本家子弟外亦收乡邻愿入学者。不久又增添颜(回)孟(轲)二氏子孙。
-
四
拼音 sì 部首 囗 总笔画 5①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例如~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②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
氏
拼音 shì,zhī 部首 氏 总笔画 4①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②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例如神农~。太史~。摄~表。 -
学
拼音 xué 部首 子 总笔画 8①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例如~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②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如~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③掌握的知识。例如~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④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例如~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