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
sì kù quán shū
ㄙˋ ㄎㄨˋ ㄑㄩㄢˊ ㄕㄨ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四库全书
中国清代编修的大型综合丛书。乾隆38年开馆编修乾隆46年完成。共收书3503种,计79337卷。分经、史、子、集四部,44类。收录了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文化典籍。全书共缮写7部分藏于北京、承德、沈阳、镇江、扬州、杭州等地。其中文津阁本现存北京图书馆是七部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英Si Ku Quan Shu(Complete library in the Four Branches of Literature);
国语辞典
四库全书
书名。清乾隆时敕编之大丛书历十余年始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著录凡一万零二百八十九种,计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全书共分抄七部分别存放在宫内、圆明园、承德、沈阳、扬州、镇江、杭州建文渊、文源、文津、文溯、文汇、文宗、文澜七阁以藏之。咸丰时文源、文汇、文宗相继被毁存世者惟文渊、文津、文溯及文澜四部而已。
网络解释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丛书)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
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
四
拼音 sì 部首 囗 总笔画 5①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例如~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②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
库
拼音 kù 部首 广 总笔画 7①贮存东西的房屋或地方。例如仓~。国~。~存。②姓。 -
全
拼音 quán 部首 人 总笔画 6①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例如齐~。完~。智勇双~。求~责备。②整个,遍。例如~部。~国。~民。~神贯注。~心~意。③都。例如代表~来了。④使不受损伤。例如保~。⑤姓。 -
书
拼音 shū 部首 乙 总笔画 4①成本的著作。例如~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②信。例如~信。~札。~简。~函。③文件。例如证~。说明~。④写字或写的字。例如~法。~写。~桌。~案。~画。⑤写文章。例如大~特~。罄竹难~。⑥字体。例如草~。隶~。楷~。⑦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⑧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例如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