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
sì gēng
ㄙˋ ㄍㄥ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四更
指晨一时至三时。
引证解释
指晨一时至三时。参见“五更”。
引唐•杜甫 《月》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宋•陆游 《除夜雪》诗:“北风吹动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网络解释
四更
四更是汉语词汇,拼音sìgēng,出自唐 杜甫 《月》诗。
-
四
拼音 sì 部首 囗 总笔画 5①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例如~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②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
更
拼音 gēng,gèng 部首 一 总笔画 7①改变,改换。例如~正。~生(重新获得生命,喻复兴)。~衣(a.换衣服;b.婉辞,上厕所)。~定(改订)。~迭(轮流更换)。~递。~番。~新(旧的除去,新的建起)。~张(调节琴弦,喻变更或改革)。②经历。例如少( shào )不~事(年龄小,没有经历过多少事情)。③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例如~时。~阑。~夫。~鼓。~漏(原指计时用的漏壶,后泛指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