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蟾
shuāng chán
ㄕㄨㄤ ㄔㄢ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霜蟾
月亮。月光如霜又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引证解释
月亮。月光如霜又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引前蜀 贯休 《诗》:“吟向霜蟾下,终须神鬼哀。”
网络解释
霜蟾
霜蟾是汉语词语,意思是月亮。
-
霜
拼音 shuāng 部首 雨 总笔画 17①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例如~降。~冻。~序(指深秋季节)。~秋。~期。~天。②像霜一样的东西。例如柿~。西瓜~。③形容白色。例如~鬓。~刃。~锋。④喻高洁。例如~操(高洁的节操)。~骨。~情。 -
蟾
拼音 chán 部首 虫 总笔画 19◎〔~蜍〕两栖动物,皮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形状像蛙。吃昆虫、蜗牛等,对农业有益。俗称“癞蛤蟆”、“疥蛤蟆”;古代称“蟾诸”。简称“蟾”,如“~酥”(色白,可入药)。“~宫”(月亮)。“~桂”。“~轮”(圆月)。“~辉”、“~光”、“~魄”(均指月光)。“~宫折桂”(旧喻科举考试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