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蛊
qì gǔ
ㄑㄧˋ ㄍㄨˇ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气蛊
气愤。
亦作“气臌”。腹部肿胀的病症。俗称气臌胀。
引证解释
气愤。
引明•高明 《琵琶记·临妆感叹》:“也不索气蛊也不索气蛊,既受託了苹蘩,有甚推辞索性做个孝妇贤妻也落得名标青史。”
明•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好教俺闷腾腾心头气蛊忿嗔手拍胸脯。”亦作“气臌”。腹部肿胀的病症。俗称气臌胀。
引明•高明 《琵琶记·代尝汤药》:“你万千愁苦堆积在闷怀成气蛊,可知道喫了吞还吐。”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那乞僧气蛊已成毕竟不痊,死了。”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六章:“奶奶是个庄稼院胆小老婆儿害了气臌病不在世了。”
国语辞典
气蛊
气恼、委屈。明·高明明·朱权也作「气苦」。
引《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九出》:「偏是他将奴误也不索气蛊。」
《荆钗记·第二四出》:「书中句都是虚,没来由认真闲气蛊。」一种腹部胀痛的疾病。
引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三出》:「你万千愁苦,堆积在闷怀,成气蛊。」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那乞僧气蛊已成,毕竟不痊,死了。」
网络解释
气蛊
qì gǔ ㄑㄧˋ ㄍㄨˇ
气蛊
(1).气愤。 明 高明 《琵琶记·临妆感叹》:“也不索气蛊,也不索气蛊,既受托了苹蘩有甚推辞,索性做个孝妇贤妻,也落得名标青史。”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好教俺闷腾腾心头气蛊,忿嗔手拍胸脯。”
(2).亦作“ 气臌 ”。腹部肿胀的病症。俗称气臌胀。 明 高明 《琵琶记·代尝汤药》:“你万千愁苦堆积在闷怀,成气蛊,可知道喫了吞还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那乞僧气蛊已成,毕竟不痊,死了。”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六章:“奶奶是个庄稼院胆小老婆儿,害了气臌病不在世了。”
-
气
拼音 qì 部首 气 总笔画 4①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例如~体。②呼吸。例如没~了。~厥。~促。~息。一~呵成。③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例如~候。~温。~象。④鼻子闻到的味。例如~味。臭~。⑤人的精神状态。例如~概。~节。~魄。~派。~馁。⑥怒,或使人发怒。例如不要~我了。~恼。~盛( shèng )。忍~吞声。⑦欺压。例如受~。⑧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例如~功。~血。~虚。⑨中医指某种症象。例如痰~。湿~。⑩景象。例如和~。~氛。~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
蛊
拼音 gǔ 部首 虫 总笔画 11①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用来害人。例如~惑。②人腹中的寄生虫。③毒害人之物。例如~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