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襟袍
quē jīn páo
ㄑㄩㄝ ㄐㄧㄣ ㄆㄠ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缺襟袍
右襟短缺一块的袍服原为便于骑马而制。
引证解释
右襟短缺一块的袍服原为便于骑马而制。 清•袁枚 《随园随笔·原始》:“今之武官多服缺襟袍子,起於 隋文帝 征 辽,詔武官服缺胯袄子。参阅 清•赵翼 《陔馀丛考·马褂缺襟袍战裙》。
引唐•侍中 马周 请於汗衫上加服小缺襟袄子,詔从之。”
网络解释
缺襟袍
缺襟袍,是汉语词汇,拼音是quē jīn páo,是指右襟短缺一块的袍服,原为便于骑马而制。
-
缺
拼音 quē 部首 缶 总笔画 10①不够。例如~乏。~少。~憾。欠~。~漏。②残破。例如~点。~口。~陷。③空额(指职位)例如~额。补~。④该到而未到。例如~勤。~席。 -
襟
拼音 jīn 部首 衤 总笔画 18①衣服的胸前部分。例如大~。对~。底~。~带(亦喻山川屏障环绕,地势险要)。~要(亦喻军事上险要的地理位置)。②胸怀,抱负。例如~怀。胸~。③姐妹的丈夫之间的称呼。例如连~。 -
袍
拼音 páo 部首 衤 总笔画 10①中式长衣。例如~子。长~。旗~。棉~。皮~。同~(旧时军人相称)。~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之谊”、“~~故旧”)。②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