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带
pī dài
ㄆㄧ ㄉㄞˋ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披带
穿上道士服。犹披挂。
引证解释
穿上道士服。
引宋•何薳 《春渚纪闻·宿生盲报》:“女年齿浸长谋与披带入道,不復有适人之议也。”
犹披挂。
引宋•曾巩 《议边防给赐士卒只支头子》:“随驾之士披带已重,若有支赐,如何将行?”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今日财用所出尽於养兵,然其间未尝入队不堪披带者,尚多有之。”
网络解释
披带
披带是汉语词汇,拼音pī dài ,指穿上道士服。
-
披
拼音 pī 部首 扌 总笔画 8①覆盖在肩背上。例如~星戴月。②穿戴。例如~挂。~甲。③打开,散开。例如~襟。~阅。~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靡。④劈开,裂开。例如竹竿~了。 -
带
拼音 dài 部首 巾 总笔画 9①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例如~子。皮~。领~。一衣~水。②像带子的长条物。例如~钢。~鱼。声~。③车轮胎。例如车~。外~。④区域。例如地~。温~。⑤佩戴,披挂。例如~孝。~剑。⑥随身拿着。例如携~。~挈。~着钱。⑦捎,连着,顺便做。例如连~。~职。~累( lěi )(连累)。话中~刺。⑧含有,呈现。例如~电。~伤。⑨率领,引导。例如~领。~头。~动。以点~面。⑩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例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