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冰狐
lǚ bīng hú
ㄌㄩˇ ㄅㄧㄥ ㄏㄨ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履冰狐
踏冰而过的狐狸。
引证解释
踏冰而过的狐狸。
引《太平御览》卷九〇九引 晋•伏滔 《北征记》:“河冰厚数尺冰始合,车马未过,须狐先行。此物善听水无声,乃过。”
后因称处事谨慎者为“履冰狐”。 清•孙枝蔚 《旅兴》诗之五:“攻诗二十载落笔耻因仍。昔如履冰狐今如脱鞲鹰。”
网络解释
履冰狐
履冰狐,踏冰而过的狐狸。《太平御览》有记载。
-
冰
拼音 bīng 部首 冫 总笔画 6①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例如~块。~凌。~箱。~窖。~雕。~封。~球。~镇。~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淇淋。②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例如~糖。~晶石。③使人感到寒冷。例如~手~脚。④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例如把汽水~上。⑤洁白明彻。例如~绡。~心。~清玉洁。~肌玉骨(a。形容妇女的皮肤;b。形容梅花的高洁)。 -
狐
拼音 hú 部首 犭 总笔画 8①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例如~臭(腋下臭气)。~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疑(多疑)。~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