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
jiăo zhèng
ㄐㄧㄠˇ ㄓㄥˋ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矫正
纠正;改正。
例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南史·刘穆之传》
英rectification;
引证解释
改正;纠正。
引《汉书·李寻传》:“先帝大圣深见天意昭然使陛下奉承天统欲矫正之也。”
《南史·刘穆之传》:“穆之 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
唐•王勃 《上吏部裴侍郎启》:“苟非可以甄明大义矫正末流,俗化资以兴衰家国繇其轻重,古人未尝留心也。”
鲁迅 《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三)》:“用笔的人以为一做批评家便可以高踞文坛所以速成和乱评的也不少但要矫正这风气,是须用批评的批评的。”
国语辞典
矫正
改正、纠正。
例如:「矫正错误」、「矫正姿势」。
网络解释
矫正 (词语解释)
矫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jiǎo zhèng,指改正;纠正。出自《汉书·李寻传》:“先帝大圣深见天意昭然,使陛下奉承天统,欲矫正之也。”
“矫正”概念被引入社会领域成为司法方面的专门用语意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正常成员的过程。
-
矫
拼音 jiǎo,jiáo 部首 矢 总笔画 11①纠正,把弯曲的弄直。例如~正。~形。~治。~世(矫正世俗)。~情(故意违反常态,表示与众不同)。~枉过正。②假托。例如~命。~诏。~虔(官吏假托上命掠夺百姓的财物)。③强壮,勇武。例如~健。~捷。~~(a.勇武的样子;b.出众的样子)。④姓。 -
正
拼音 zhèng,zhēng 部首 止 总笔画 5①不偏斜,与“歪”相对。例如~午。~中( zhōng )。~襟危坐。②合于法则的。例如~当( dāng )。~派。~楷。~规。~大光明。~言厉色。拨乱反~。③合于道理的。例如~道。~确。~义。~气。④恰好。例如~好。~中( zhōng )下怀。⑤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例如他~在开会。⑥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例如~面。~本。⑦纯,不杂。例如~色。~宗。~统。纯~。⑧改去偏差或错误。例如~骨。~误。~音。~本清源。⑨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例如~方形。⑩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例如~电。⑪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例如~数( shù )。⑫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