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址
jiāo zhǐ
ㄐㄧㄠ ㄓˇ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交址
见“交趾”。
引证解释
见“交趾”。
网络解释
交址
交趾又名交阯,中国古代地名地域及其文化遗迹位于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交趾”一名在南越时代已有之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后来武帝在全国设立十三刺史部时将包括交趾在内的7个郡分为交趾刺史部后世称为交州。交趾来源于《礼·王制》曰:南方曰蛮雕题交趾,雕题是纹脸,交趾注曰“足相向”,就是盘腿。《后汉书·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的解释为:“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山海经·海外南经》有“交胫国”之记载“其人交胫”,交胫不能行,只能坐故“交胫国”即“交趾国”也。交趾佛教大约在公元2世纪末由中原传入到了6世纪佛教有了大的发展9世纪初,交趾僧侣前往中原求法取经开始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