讙山
huān shān
ㄏㄨㄢ ㄕㄢ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讙山
传说中的山名。
使山中喧闹。
引证解释
传说中的山名。
引《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南七十里曰 讙山,其木多檀,多邽石,多白锡。”
使山中喧闹。
引《新唐书·郭子仪传》:“乃遣 知节 率 乌崇福 、羽林将 长孙全绪 为前锋营 韩公堆,击鼓讙山,张旗帜,夜丛万炬,以疑贼。”
-
讙
拼音 huān,huàn,xuān 部首 言 总笔画 24①喧嘩。《説文•言部》:“讙,譁也。”《玉篇•言部》:“讙,讙嚻之聲。”②責備。《方言》卷七:“讙,讓也。讓,北燕曰讙。”《廣雅•釋詁二》:“讙,讓也。”③鳴。《廣雅•釋詁二》:“讙,鳴也。”④傳說中的獸名。《山海經•西山經》:“翼望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貍。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𡙸百聲。”⑤通“歡”。喜悅。《禮記•檀弓下》:“高宗三年不言,言乃讙。”⑥古地名。故地在今山東省肥城市南,為春秋時魯國屬地。《春秋•桓公三年》:“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⑦姓。《萬姓統譜•寒韻》:“讙,見《姓苑》。” -
山
拼音 shān 部首 山 总笔画 3①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例如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②形状像山的。例如~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③形容大声。例如~响。~呼万岁。④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