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huàn xī shā
ㄏㄨㄢˋ ㄒㄧ ㄕㄚ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浣溪沙
亦作“浣溪纱”。亦作“浣纱溪”。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见唐人词,仄韵始自南唐·李煜均双调四十二字。参阅清·万树《词律》卷三。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其一字数格律与词牌半阕同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亦作:浣溪纱浣纱溪。
引证解释
亦作“浣溪纱”。亦作“浣纱溪”。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见 唐•人词仄韵始自 南唐•李煜均双调四十二字。参阅 清•万树 《词律》卷三。
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其一字数格律与词牌半阕同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网络解释
浣溪沙 (曲调词牌)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