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日
huàn huā rì
ㄏㄨㄢˋ ㄏㄨㄚ ㄖˋ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浣花日
亦作“浣花天”。
引证解释
亦作“浣花天”。 成都 旧时习俗每年四月十九日宴游于 浣花溪 畔称“浣花日”。 宋•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四月十九日 成都 谓之浣花,遨头宴於 杜子美草堂 沧浪亭。倾城皆出锦绣夹道。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故最盛於他时。予客 蜀 数年,屡赴此集,未尝不晴。
引蜀 人云:‘虽戴白之老,未尝见浣花日雨也。’”宋•陆游 《初夏》诗:“已过浣花天行开解粽筵。”
亦省称“浣花”。 宋•苏轼 《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蓝尾忽惊新火后遨头要及浣花前。”
自注:“成都 太守自正月十日出游至四月十九日浣花乃止。”
宋•陆游 《叙州》诗:“楚 柂 吴 檣又远游浣花行乐梦 西州。”
国语辞典
浣花日
每年四月十九日,蜀人多游宴于浣花溪称为「浣花日」。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
网络解释
浣花日
释义
1.亦作"浣花天"。
2.成都旧时习俗,每年农历四月十九日,宴游于浣花溪畔,称"浣花日"。
-
浣
拼音 huàn 部首 氵 总笔画 10①洗。例如~衣。~纱。~雪。~濯。②中国唐代定制,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为上、中、下浣,后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
花
拼音 huā 部首 艹 总笔画 7①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②供观赏的植物。例如~木。~草。~匠。~事(游春看花等事)。③形状像花的东西。例如雪~。浪~。钢~。火~。棉~(棉的絮亦称花)。礼~(烟火)。挂~(指战斗中受伤)。④用花装饰的。例如~圈( quān )。~篮。~灯。~车。⑤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例如~样。~边。~~绿绿。印~。⑥指“痘”例如天~(一种急性传染病)。⑦混杂的,不单纯的。例如~猫。~白头发。⑧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例如~言巧语。⑨表面好看,没有实效的。例如打~拳。~架子。⑩模糊不清。例如头昏眼~。⑪喻事业的精华。例如体育之~。⑫喻女子。例如姊妹~。⑬用掉。例如~钱。⑭名目繁复的。例如~名册(人员名册)。⑮犒赏的钱或物。例如~红。⑯某些细嫩的东西。例如蚕~。鱼~。⑰指妓女或与妓女有关的。例如~娘(妓女)。~魁。⑱〔~甲〕指六十岁,如“年逾~~。”⑲姓。 -
日
拼音 rì 部首 日 总笔画 4①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例如~月星辰。~晷( guǐ )(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②白天,与“夜”相对。例如~班。③天,一昼夜。例如多~不见。今~。~程。④某一天。例如纪念~。⑤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⑥时候。例如春~。往~。⑦每天,一天一天地。例如~记。~益。⑧特指“日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