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嘏辞的解释

嘏辞

常用词

gǔ cí

ㄍㄨˇ ㄘˊ

时代词语

嘏辞详解

词语解释

嘏辞gǔ cí

  • 古代祭祀时执事人(祝)为受祭者(尸)致福于主人之辞。

  • 泛指祝福或祝寿之辞。

引证解释

  • 古代祭祀时,执事人(祝)为受祭者(尸)致福于主人之辞。

    《仪礼·少牢馈食礼》“尸执以命祝” 汉•郑玄 注:“命祝以嘏辞。”
    贾公彦 疏:“谓命祝使出嘏辞以嘏於主人。”
    明•徐师曾 《文体明辨·嘏辞:“按嘏者祝为尸致福於主人之辞,《记》所谓‘嘏以慈告’者是也,辞见《仪礼》。”

  • 泛指祝福或祝寿之辞。

    清•冯桂芬 《明徵士刘孝惠先生像题辞》:“乙酉七月先生七十寿,同社及诸弟子所为嘏辞於后并徵诸文士赋诗纪其事。”
    舒群 《少年chén女》:“我忽然想起儿时的记忆所谓‘一元复始’和‘天增岁月人增寿’的‘嘏辞’之类横批和对联。”

网络解释

嘏辞

嘏辞是汉语词语,读音为gǔ cí ,意思是古代祭祀时,执事人(祝)为受祭者(尸)致福于主人之辞。

“嘏辞”单字拆分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4
    ◎福。例如祝~(祝寿)。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3
    ①告别。例如告~。~诀。~行。~世。~别。②不接受,请求离去。例如~职。~呈。③躲避,推托。例如不~辛苦。~让。~谢。推~。④解雇。例如~退。⑤同“词”。⑥优美的语言。例如~藻。修~。⑦讲话;告诉:“请~于军”。⑧文体的一种。例如~赋。陶渊明《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