诂训
gǔ xùn
ㄍㄨˇ ㄒㄩㄣˋ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诂训
解释古语。
古语的意义。
引证解释
解释古语。
引《后汉书·桓谭传》:“博学多通徧习《五经》,皆詁训大义不为章句。”
李贤 注引《说文》:“詁,训古言也。”
唐•杨炯 《<王勃集>序》:“於是编次《论语》各以羣分,穷源造极为之詁训。”
郭沫若 《集外·<管子集校>叙录》:“宋•代言《管子》者以 张嵲 《读管子》一文最见功力其文虽不足四百字,而詁训精确洞见閫奥。”古语的意义。
引晋•郭璞 《<尔雅>序》:“夫《尔雅》者所以通詁训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
宋•欧阳修 《尹源字子渐序》:“君之名 源而字 子渊。夫源发於渊,深且止也,於詁训不类,又无所表发其名之美甚非称。”
清•曾国藩 《书<学案小识>后》:“惠定宇、戴东原 之流钩研詁训,本 河间献王 实事求是之旨薄 宋 贤为空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