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草
găo căo
ㄍㄠˇ ㄘㄠˇ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藁草
草稿。
草料。
引证解释
草稿。
引《南史·徐勉传》:“禁省中事未尝漏泄每有表奏,輒焚藁草。”
唐•罗隐 《寄苏拾遗》诗:“退朝观藁草能望 马相如。”
宋•徐度 《却扫编》卷中:“一日, 贡甫 访之……入书室中见有藁草一幅在砚下。”草料。
引唐•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城中虽有云梯之捷素无藁草,粮储罄竭,贼围益急。”
网络解释
藁草
藁草,汉语词汇。
拼音:gǎo cǎo
释义:1、草料。2. 草稿。3、干草
西晋·陈寿《三国志·周瑜传》“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
藁
拼音 gǎo 部首 艹 总笔画 17◎〔~木〕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根可入药。亦称“西芎”、“抚芎”。 -
草
拼音 cǎo 部首 艹 总笔画 9①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例如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②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例如~料。柴~。稻~。③粗糙,不细致。例如~率( 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④汉字的一种书体。例如~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⑤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例如~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⑥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例如~野。~莽。~寇。~贼。⑦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例如~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