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郭汾阳的解释
guō fén yáng

郭汾阳

常用词

guō fén yáng

ㄍㄨㄛ ㄈㄣˊ ㄧㄤˊ

时代词语

郭汾阳详解

词语解释

郭汾阳guō fén yáng

  • 指唐名将郭子仪。安史之乱平息以后郭子仪功封汾阳王,故称。

引证解释

  • 指 唐•名将 郭子仪。安史 之乱平息以后 郭子仪 功封 汾阳王,故称。

    明•李梦阳 《秋望》诗:“闻道 朔方 多勇略只今谁是 郭汾阳。”
    清•赵翼 《壬申元日》诗:“笑引古人相比较居然已胜 郭汾阳。”

国语辞典

郭汾阳guō fén yáng

  • 人名。指唐朝名将郭子仪,曾平定安史之乱。参见「郭子仪」条。

    清·袁枚〈谒岳王墓〉诗:「天意小朝廷已定,那容公作郭汾阳。」

网络解释

郭汾阳 (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别称)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

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初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评定叛乱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

大历十四年(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郭汾阳”单字拆分
  • 拼音 guō 部首总笔画 10
    ①城外围着城的墙。例如城~。“爷娘闻女来,出~相扶将”。②物体的外框或外壳。③姓。
  • 拼音 fén 部首总笔画 7
    ◎〔~河〕水名,在中国山西省。
  • 拼音 yáng 部首总笔画 6
    ①明亮。②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③指“太阳”例如~光。~面。~历。向~。夕~。④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例如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⑤温暖。例如~春。⑥外露的,明显的。例如~沟。~奉阴违。⑦凸出的。例如~文图章。⑧关于活人的。例如~间(人世间)。~宅。~寿。⑨带正电的。例如~极。~电。~离子。⑩男性生殖器。例如~痿。⑪古同“佯”,假装。⑫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