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气
gǔ qì
ㄍㄨˇ ㄑㄧˋ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骨气
体貌气质。后多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
例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谈骨气》
英moral integrity;
喻书法的笔力和雄健的气势。
例字写得很有骨气。
英vigour of the strokes in calligraphy or drawing;
引证解释
犹气概;志气。
引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时人道 阮思旷 :‘骨气不及 右军简秀不如 真长。’”宋•罗烨 《醉翁谈录·钱穆离妻而后再合》:“幼而聪敏长而好学,风姿粹美骨气轩昂。”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可是穷人要有穷人的骨气。我那媳妇也和我一样不乐意向谁去低头。”犹气势;气韵。
引《宋书·王微传》:“兄文骨气可推英丽以自许。”
唐•韦续 《书品优劣》:“释 玄悟 骨气无双迥出时辈。”
明•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夫象物必在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乎用笔。”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词﹞所贵清空者曰骨气而已。其实经史百家悉在熔炼中而出以高澹故能骚雅,渊渊乎文有其质。”指身分。
引《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他骨气也比你重几百分哩。你切莫慢他。若是不依我言语我回家时,就不与你认夫妻了。”
国语辞典
骨气
刚毅不屈的气概。
引《红楼梦·第八五回》:「这吴大人本来咱们相好也是我辈中人,还倒是有骨气的。」
书法所表现的雄健气势。
网络解释
骨气
骨气,指体貌气质。后多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也喻书法的笔力和雄健的气势。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时人道阮思旷:‘骨气不及右军,简秀不如真长 。’”
-
骨
拼音 gǔ,gū 部首 骨 总笔画 9①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例如~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①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②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 gàn )。②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例如伞~。扇~。③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例如~力(①雄健的笔力;②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④指人的品质、气概。例如侠~。~气。 -
气
拼音 qì 部首 气 总笔画 4①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例如~体。②呼吸。例如没~了。~厥。~促。~息。一~呵成。③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例如~候。~温。~象。④鼻子闻到的味。例如~味。臭~。⑤人的精神状态。例如~概。~节。~魄。~派。~馁。⑥怒,或使人发怒。例如不要~我了。~恼。~盛( shèng )。忍~吞声。⑦欺压。例如受~。⑧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例如~功。~血。~虚。⑨中医指某种症象。例如痰~。湿~。⑩景象。例如和~。~氛。~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