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释
fàng zhī hăi ér jiē zhǔn

放之四海而皆准

常用词

fàng zhī sì hăi ér jiē zhǔn

ㄈㄤˋ ㄓ ㄙˋ ㄏㄞˇ ㄦˊ ㄐㄧㄝ ㄓㄨㄣˇ

时代词语

放之四海而皆准详解

词语解释

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 zhī sì hăi ér jiē zhǔn

  • 四海,指全国各处后也指世界各处。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不会错。

    be everywhere(universally) applicable;

引证解释

  • 亦作“放诸四海而皆準”。

    语本《礼记·祭义》:“夫孝……推而放诸东海而準推而放诸西海而準,推而放诸南海而準推而放诸北海而準”。 郑玄 注:“放犹至也。準,犹平也”。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国 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中国 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秦牧 《艺海拾贝·<画蛋·练功>》:“这说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道理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梁启超 《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边沁之伦理说》:“边沁 以为人生一切行谊其善恶标準……曰:使人增长其幸福者谓之善;使人减障其幸福者,谓之恶。此主义放诸四海而皆準,俟诸百世而不惑。”

国语辞典

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 zhī sì hăi ér jiē zhǔn

  • 用到任何地方任何方面都可作为准则。

    语本《礼记·祭义》:「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放之四海而皆准”单字拆分
  • 拼音 fàng 部首总笔画 8
    ①解脱约束,得到自由。例如把笼子里的鸟~了。~胆。~诞。~任。~肆。~歌。~怀。豪~。释~。②散( sàn )例如~工。~假。~学。~晴(阴雨后转晴)。③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例如~牧。~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手不管,含贬义)。④驱逐到远方去。例如~逐。~黜。流~。⑤到基层去。例如~官(古时指任命为外地官员)。下~。⑥发出。例如~电。~毒。~光。发~。⑦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例如~债。~贷。⑧扩展。例如~大。~宽。⑨花开。例如百花齐~。心花怒~。⑩搁、置。例如这件事情不要紧,先~一~。存~。~弃。~心。~置。⑪至。例如~乎四海。摩顶~踵。
  • 拼音 zhī 部首总笔画 3
    ①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例如赤子~心。②助词,表示修饰关系。例如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③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④代词,代替人或事物。例如置~度外。等闲视~。⑤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⑥虚用,无所指。例如久而久~。⑦往,到:“吾欲~南海”。
  • 拼音部首总笔画 5
    ①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例如~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②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 拼音 hǎi 部首总笔画 10
    ①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例如~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②用于湖泊名称。例如青~。中南~。③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例如~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④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例如人山人~。火~。⑤漫无目标地。例如~骂。~找。⑥古代指从外国来的。例如~棠。⑦特指中国上海。例如~派。⑧姓。
  • 拼音 ér 部首总笔画 6
    ①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②连词(①表平列,如“多~杂”。②表相承,如“取~代之”。③表递进,如“~且”。④表转折,如“似是~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③表(从……到……)例如从上~下。
  • 拼音 jiē 部首总笔画 9
    ◎全,都。例如~大欢喜。人人~知。放之四海而~准。
  • 拼音 zhǔn 部首总笔画 10
    ①允许,许可。例如~许。~予。批~。②〈介〉依照,依据。例如~此处理。③定平直的东西。例如水~。~绳。④标准,法则,可以做为依据的。例如~则。标~。⑤箭靶的中心。例如~的( dì )。⑥正确。例如~确。~星。瞄~。⑦〈副〉一定,确实。例如~保。~定。⑧鼻子。例如隆~(高鼻子)。⑨和某类事物差不多,如同,类似。例如~尉。~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