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放烽的解释
fàng fēng

放烽

常用词

fàng fēng

ㄈㄤˋ ㄈㄥ

时代词语

放烽详解

词语解释

放烽fàng fēng

  • 燃放烽火。

引证解释

  • 放烽火。

    《唐六典·兵部·职方郎中》:“其放烽有一炬、二炬、三炬、四炬者。”

网络解释

放烽

放烽火。

所谓“烽”是点燃易燃物发出亮光的通信标志。一般说烽是指在五丈多高的土台上置一烽竿,类似汲水的桔槔。烽竿上缠上纺织品平日放下遇有敌情立即举起称为“表”,一般为白色便于醒目。夜晚看不见便点燃成火炬,称为“烽”。一般在烽火台旁总是随时准备些燃放烟火的积薪。按照预先约定的信号可以使军内迅速而准确地知道敌情以作必要的准备。

“放烽”单字拆分
  • 拼音 fàng 部首总笔画 8
    ①解脱约束,得到自由。例如把笼子里的鸟~了。~胆。~诞。~任。~肆。~歌。~怀。豪~。释~。②散( sàn )例如~工。~假。~学。~晴(阴雨后转晴)。③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例如~牧。~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手不管,含贬义)。④驱逐到远方去。例如~逐。~黜。流~。⑤到基层去。例如~官(古时指任命为外地官员)。下~。⑥发出。例如~电。~毒。~光。发~。⑦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例如~债。~贷。⑧扩展。例如~大。~宽。⑨花开。例如百花齐~。心花怒~。⑩搁、置。例如这件事情不要紧,先~一~。存~。~弃。~心。~置。⑪至。例如~乎四海。摩顶~踵。
  • 拼音 fēng 部首总笔画 11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例如~火( ➊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➋ 喻战争或战乱)。~烟。~燧。~火台。~鼓(烽火和战鼓,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