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杜陵的解释
líng

杜陵

常用词

dù líng

ㄉㄨˋ ㄌㄧㄥˊ

时代词语

杜陵详解

词语解释

杜陵dù líng

  • 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并改杜县为杜陵县。晋曰杜城县,北魏曰杜县北周废。

  • 汉宣帝陵墓。

  • 指唐杜甫。

引证解释

  • 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古为 杜伯国。秦 置 杜县汉宣帝 筑陵于东原上,因名 杜陵。并改 杜县 为 杜陵县。晋•曰 杜城县,北魏•曰 杜县,北周 废。

    唐•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挟弹飞鹰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桥 西。”
    唐•白居易 《新乐府·杜陵叟》:“杜陵杜陵 居,岁种薄田一顷餘。”
    宋•张先 《更漏子》词:“杜陵 春, 秦 树晚,伤别更堪临远。”

  • 汉•宣帝 陵墓。

    《汉书·元帝纪》:“初元 元年春正月辛丑 孝宣皇帝 葬 杜陵。”
    《三辅黄图·陵墓》:“宣帝 杜陵在 长安 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间时,好游 鄠 杜 间故葬此。”

  • 指 唐 杜甫。参见“杜陵野老”。

    宋•戴复古 《答杜子野主簿》诗:“杜陵 之后有孙子自守诗家法度严。”
    明•郑昂 《感怀》诗:“王粲 凄凉仍去国 杜陵 老大竟飘蓬。”
    清•孙枝蔚 《同程穆倩访周元亮司农》诗:“杜陵 仍作客, 曹霸 可无诗。”

国语辞典

杜陵dù líng

  • 地名。在长安东南,原称为「杜县」。因汉宣帝筑陵葬此后改称为「杜陵」。

网络解释

杜陵

杜陵位于西安市三兆村南陵区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陵墓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高地潏、浐两河流经此地汉代旧名“鸿固原”。宣帝少时好游于原上,他即帝位后,遂在此选择陵地建造陵园。

杜陵占地120多亩四周环绕有夯土围墙墙基宽9米。陵园以殿为大门,殿与配殿共长30多米,宽20多米,门道宽约6米。墓冢在陵园的正中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20米,高30米。陵前立有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汉宣帝杜陵”碑一通碑铭清晰可辨。此外还有碑碣十余方。园内还有寝殿、便殿等遗迹四周排水的沟渠仍清晰可见。

汉代以来杜陵一直是长安的游览圣地文人学士常会集于此登高览胜,并留下了许多诗篇。考古工作者对杜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周围的遗址进行了一些发掘出土了很多文物。

“杜陵”单字拆分
  • 拼音部首总笔画 7
    ①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②阻塞( sè ),堵塞( sè )例如~绝。~塞( sè )。~门谢客,防微~渐。③〔~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④姓。例如~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 拼音 líng 部首总笔画 10
    ①大土山。例如山~。丘~。~谷迁变(简作“陵谷”)。②高大的坟墓。例如~园。~墓。~寝。③古同“凌”,侵犯,欺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