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儋耳的解释
dān ěr

儋耳

常用词

dān ěr

ㄉㄢ ㄦˇ

时代词语

儋耳详解

词语解释

儋耳dān ěr

  • 一种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雕镂其颊皮连耳廓,分为数支,下垂至肩作为妆饰。

  • 古代北方国名。

  • 古代南方国名。又名离耳。汉元鼎六年内属称儋耳郡。在今海南岛儋县。

引证解释

  • 一种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雕镂其颊,皮连耳廓,分为数支,下垂至肩,作为妆饰。参阅《后汉书·明帝纪》 李贤 注。

    《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哀牢 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帅自谓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则至肩而已。”
    唐•张说 《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髦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言语不通而心喻矣。”

  • 古代北方国名。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儋耳 之国 任 姓, 禺号 子,食穀。”

  • 古代南方国名。又名 离耳。汉•元鼎 六年内属,称 儋耳郡。在今 海南岛 儋县。

    《史记·货殖列传》:“九疑 苍梧 以南至 儋耳 者与 江 南大同俗,而 杨 越 多焉。”
    《文选·左思<吴都赋>》:“儋耳 黑齿 之酋 金邻 象郡 之渠。”
    刘逵 注:“儋耳 人鏤其耳匡。”
    唐•沉佺期 《初达驩州》诗:“水行 儋耳 国,陆行 雕题 藪。”
    宋•苏轼 《桄榔庵铭》:“东坡居士謫于 儋耳。”
    清•管抡 《蛮中作》诗:“从来圣世要荒外, 儋耳 龙场 自有人。”
    《说文·耳部》“聸垂耳也。从耳詹声。南方有 聸耳国” 清•段玉裁 注:“古祇作‘耽’,一变为 聸耳,再变则为 儋耳 矣。”

网络解释

儋耳 (苏轼诗作)

儋耳》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此诗首联写雷雨后的黄昏作者独自登高凭栏远望;颔联写登高所见既是写眼前实景又是象征时局;颈联记双喜临门;尾联写以后的打算。全诗既表现出对朝政更新的希望和欢快又流露了年事已衰、万念俱灰的感伤。前三联颇有清雄之气。

“儋耳”单字拆分
  • 拼音 dān,dàn 部首总笔画 15
    ◎〔~县〕地名,在中国海南省。
  • 拼音 ěr 部首总笔画 6
    ①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例如~背( bèi )。~垂。~鬓厮磨( mó )。~穴。~聪目明。~濡目染。②像耳朵的东西。例如木~。银~。③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例如~房。鼎~。④听说。例如~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⑤文言助词,而已,罢了。例如想当然~。⑥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