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符
chì fú
ㄔˋ ㄈㄨ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赤符
“赤伏符”的简称。
汉朝的符命。汉为火德火色赤,故称。
旧指驱邪的符箓因用朱砂书写故称。
赤石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一·五色石脂》。
引证解释
“赤伏符”的简称。参见“赤伏符”。
引唐•刘希夷 《谒汉世祖庙》诗:“运开朱旗后道合赤符先。”
宋•范仲淹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
明•何景明 《郊观》诗:“日月藏金柜龟龙秘赤符。”汉•朝的符命。 汉 为火德,火色赤,故称。
引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昔者受律赤符 韩信 当乎千里。”
倪璠 注:“《史记》:刘季 为 沛公旗帜皆赤。由所杀蛇 白帝 子,杀者 赤帝 子,故上赤。‘受律赤符’,言 信 拜大将受 汉 符命也。”旧指驱邪的符箓,因用朱砂书写,故称。
引明•夏完淳 《端午赋》:“今年之朱索空缠去岁之赤符已破。”
赤石脂的别名。见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一·五色石脂》。
网络解释
赤符
(1).“赤伏符”的简称。 唐 刘希夷 《谒汉世祖庙》诗:“运开朱旗后,道合赤符先。” 宋 范仲淹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 明 何景明 《郊观》诗:“日月藏金柜龟龙秘赤符。”参见“ 赤伏符 ”。
(2). 汉朝的符命。 汉 为火德,火色赤,故称。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昔者受律赤符, 韩信 当乎千里。” 倪璠 注:“《史记》: 刘季 为 沛公 ,旗帜皆赤。由所杀蛇 白帝 子,杀者 赤帝 子,故上赤。‘受律赤符’,言 信 拜大将,受 汉 符命也。”
(3).旧指驱邪的符箓,因用朱砂书写,故称。 明 夏完淳 《端午赋》:“今年之朱索空缠,去岁之赤符已破。”
(4).赤石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一·五色石脂》。
(5)赤符为中国元朝时期广东增城起事者朱光卿(国号大金)的年号1337年正月—七日。
(6)赤符是用红纸黄笔,或者黑笔写的佛道密字符称赤符,多用于治疗某特殊疾病或者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