䝙虎
chū hǔ
ㄔㄨ ㄏㄨˇ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䝙虎
即貙。 貙和虎。亦泛指猛兽。 比喻勇猛的武士。
引证解释
即貙。
引《尔雅·释兽》“貙似貍” 晋郭璞注:“今貙虎也,大如狗,文如貍。”
貙和虎。亦泛指猛兽。
引《史记·五帝本纪》:“﹝轩辕﹞教熊、羆、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
司马贞索隐:“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貙虎虣闞不能威蚊虻。”
清宋荦《赠太仆卿高公挽诗》:“乌石峰高穴貙虎,赤狐跳踉黄狨舞。”比喻勇猛的武士。
引清叶士宽《上党》诗:“往恨经貙虎,清时絶鼓鼙。”
网络解释
貙虎
貙虎,拼音chū hǔ,是指即貙,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
虎
拼音 hǔ 部首 虍 总笔画 8①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例如~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②勇猛、威武。例如~将。~势。~劲。~威。~~。~气。③古同“唬”,威吓。④古同“琥”,琥珀。